反方

例子

  • 节日称呼改变

    • 国庆节
    • 重阳节
    • 端午节
  • 中国女性的四大悲剧:当妈式择偶、保姆式妻子、丧偶式育儿、守寡式婚姻。

  • Q:现在中国人喜欢把妇女节称之为女神节,你喜欢这样的变化吗?为什么?蔡锦:挺好的,也能代表社会及女性自身的变化,也是一种美好的象征。(蔡锦,中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最具代表性的女性艺术家之一)

  • 它们都带有明显的时代痕迹和某种程度对于女性的主观形象投射——蔡荔馨

  • 近期发现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从某年开始,迪士尼的公主都不需要王子了,电影电视都开始塑造“女神”形象。这样的社会意识导向挺有意思。

观点

  • 从“妇女”到“女神”, 这种称谓的变化, 既是社会不同性别对自身和其他性别的定位, 又是新时代新传播形态的一种具体呈现。话语的变化, 代表了一个国家在自身发展中的认同变化, 也代表了不同阶层的崛起和自我定位。
  • 一方面是新媒体语境下, 人们开始拥有更多的定义权, 因此不少网民开始对传统文化重新定义, 这些定义既有颠覆性的定义, 把一些传统话语进行根本变革, 比如“同志”等, 又有更新和完善, 展现不同代际在同一个问题上的不同理解;另一方面, 传统话语体系中的一些表达, 在新媒体文化传播环境中表现出了较大的变化, 也说明了这些词语本身的时代背景在发生变化, 指向的意义也在发生变化。
    论点
  • “女神节”这一称呼更贴近当今的语言环境,增加节日参与度
  • “女神节”更能实现彰显当代女性多元之美的目的,表达对女性的赞美。
  • “女神节” 更能营造让现代女性积极向上、乐观生活的心理暗示,鼓励全体女性积极向上,活出精彩的人生。

正方

  • 价值
    • 偏离纪念价值,(为经济、政治、社会领域带来的重要贡献)——但保留原名妇女节并不会更好的纪念节日。有意义的纪念,是更好的宣扬传承节日精神,是将过去妇女斗争的精神,注入新时代女性追求美好生活的行动中,正如女神节的命名更符合当代语境,能更好的增加节日参与度。
    • 没意义。女神其实是个虚拟概念,这个变化尽管听起来更为亲昵,但这有实质意义吗? ——提高参与度(数据:)
  • 消费
    • 物化——为什么是商家主导带来的——迎合心理,反客为主。迎合不等于物化,要看迎合到什么程度。。。对方将女神定义狭隘化了,回到我方一辩稿论。资本消费“女神”的物化,实现其商业逻辑的原因还是它实际上是迎合了大众的喜好,说明女神节是社会大众选择的结果,被社会大众所喜爱,不是商家炒作的结果。
    • 标签化,性别歧视。(问题是,如同那位作为消费者的“上帝”一样,只有在消费中、在消费能力的展示中,女性才能成为所谓“女神”。也即是说,奉承女性、宣扬女神是把女神符号化,这种商业策略事实上制造出一种攀比消费的焦虑感。它毫不掩饰对那些消费社会里的“新穷人”的排斥与漠视,也毫不掩饰对众多普通劳动女性骨子里的歧视)——
  • 中性
    • 神化。我觉得这是给每一个女性的节日,女性没必要被神化。我们不需要被崇拜,而需要被关爱、被尊重。(蔡金青)—— 今天神明宗教世俗化
      • 神字略夸张——这其实并不夸张,神这个字在生活中的运用其实是东西方神话观通俗化的体现。
      • 美化过度,夸大。崇拜——(不是过度美化)例子()——
      • 不应该美化——在我方一辩稿中已很明确:命名为女神节能更好的
      • 1.“妇女”这个词本来是不代表任何贬义的,是一个中性词,就跟“男人”这个词一样,没有值得反感的地方。现在将“妇女节”叫成“女神节”“女王节”,难道是因为觉得“妇女”这个词非要换成“神”“王”之类的字眼才具有神圣的意义,才能够跟男人平起平坐,或者高出一等吗?或者说,选用“女神”这个词,其实就是从侧面指出,“妇女”这个词是带有贬义色彩,不应该被用来描述广大女性的?
      • “女神”的名称就是一种神化,只是这种神化是美化为神(适当的美化),而不是变化为神!很明显对方辩友对于“神化”一词的概念混淆不清。
      • 中性,平等。我认为对女性的尊重其实就是从平等开始的,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言论才是对女性最大的尊重。——为什么不带感情色彩才是,赞美难道不是。(美化的回应),女神非中性词,但它并不意味着不平等,也无法直接推出对女性的不尊重,需要对方论证
      • 将女性内部群体分化,而妇女(为纪念全球,尤其是欧洲第一波女权主义先驱们为争取妇女选举权、工作权做出的卓绝努力。即便在今天,它还是象征着即便是乌托邦想象的全球姐妹情谊,以及全世界依旧要为性别不平等做出持续的努力)——对方曲解了命名为女神节的意义,我们并不是说女神节只是给女神过的节日,我方在一辩稿中已明确(多元价值)(追求美好)
      • 在追求“女神”命名的同时,我们忽略对女性完整品性(缺点)的宽容。——即使苦难中的女性,也有可以被发现的美好品质。诚信妈妈,
    • 妇女两个字简直承载了近一百年女权运动的发展历史。(美国女性主义历史学家白露(Tani Balow)曾经用词语错用这个概念来形容“妇女”这一词语在中国的发展。她认为,在中国古代,在家为女,嫁人为妇,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妇”和“女”紧密地结合在父系家族关系的纽带上;到了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女性”这个词语出现了,既学习了西方生物学和心理学的性别差异(gender difference)的观念,理解女性是与男性不同的群体,也强调“新女性”的改造和建构国家现代性之间的紧密联系;在30年代以后的社会主义革命话语下,“妇女”这一词语被创造出来,她与民族革命、阶级斗争和社会主义的先进生产力紧密地结合起来。)(妇女并不是只带有劳动色彩的词汇)—在日常语境下使用较少,具有浓厚的官方色彩,缺少亲和力,与互联网时代社会大众的心理距离较远。
    • 英文含义。(她说,如果用“female”这个词语,我只是在强调这些作家的生理性别是女的,而运用“women”这次词语,我才能更好地强调女作家们的独立性、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中文语义语用不同,数据,
    • 这是属于所有女性的节日,而女神是别人附加给你的色彩,远不如奋斗得来的女性平等的地位让我更自豪更自信——我方从未承认女神是别人附加的女神,而是自己奋斗得来的。
    • 歧视:当个人或组织基于污名而不正当夺取他人的权利和生存机会时,就是歧视。被歧视方由于不公正待遇受到了利益的损害——女性并没有。。。——泼妇、长舌妇、妇孺之见

质询小结

  • 驳(纪念)为了更好的纪念节日、回归节日初衷(女性权利、劳动解放)——什么是更好的纪念,是通过保留妇女节的原名、让大家牢记历史还是让大家更好的 参与节日,并宣扬传承节日精神?——请问对方,你/你认为大家 更愿意庆祝妇女节还是女神节?——例子(妇女参与度低)——此外,例子(有更名的诉求)
    • 89%的网友认为,妇女节的确应该进行更名,在两会上,政协委员张晓梅提议妇女节需要更名为女人节。这反映了妇女节需要更名的诉求。此外,
    • 推出(小结):保留原名妇女节并不会更好的纪念节日。有意义的纪念,是更好的宣扬传承节日精神,是将过去妇女斗争的精神,注入新时代女性追求美好生活的行动中,正如女神节的命名更符合当代语境,能更好的增加节日参与度。
  • (物化)——1、什么是物化?是将——2、(是推动而不是因素,根本是内在焦虑(不命名为女神节,大家对于追求成为女神的焦虑就没有了吗),商业社会消费时代必然的结果)其实,就“物化女性”理论本身而言,其指出了男性主导的(以外表为首要性别评价标准的)社会规范造成了女性的普遍焦虑,为了缓解这种焦虑,大多数女性不得不选择在“外表修饰”方面予以迎合。而商家用消费主义文化对这种焦虑进行有意识的放大和利用,则是另一个命题。不应过度引申为“物化女性”的本意就是消费主义文化驱使女性用“买买买”来体现其价值。
    • (从概念的谱系来讲,“物化女性”已经是社会哲学领域中一个精分的概念。首先,“物化(Objectification)”是“非人化或去人格化(Dehumanization)”现象的一种。其次,在“物化”概念的范畴内,不仅存在对人的物化,某些情况下也存在对动物的物化(比如把大象视同于象牙装饰品,这与以上的“非人化”并不冲突,而是要在具体的语境下对概念做专门的适用范围解释)。再具体到对人采取的“物化”来说,又可以分为“性别物化(Sexual Objectification)”和“认知物化(Cognitive Objectification)”等其他物化现象。最后,作为“物化女性”的直接母概念,“性别物化”也不仅仅是对女性的“性别物化”,而是还存在对于男性的“性别物化”和如今越来越多地被关注到的对于(男女之外)其他性别的“性别物化”。)
  • 对方认为女神节是商家营销的结果——1、改名字众望所归:更名诉求(网友、提案)、妇女参与度低

论据&攻防

溯源:三八妇女节”起源于 1857 年 3 月 8 日的美国纽约纺织女工大罢工,女工们随后成立了第一个纺织女工工会。此后每年的 3 月 8 日,从纽约到芝加哥,从英国到俄罗斯,都有此起彼伏的妇女运动来纪念响应、纪念这次罢工。1921 年,第二国际共产主义妇女代表会议采纳了妇女代表的建议,通过决议将 3 月 8 日这天定为国际劳动妇女节。1949 年新中国刚刚成立之初,国务院就颁布规定:妇女节(3 月 8 日)属于女性公民放假的节日及纪念日,妇女放假半天。——本意:劳动解放、女性权利

 

1.      政协委员张晓梅提议妇女节需要更名为女人节。——2007年“两会”

2018 全国政协委员海霞谈女神节:我更喜欢妇女节称号

2.      89%的网友认为,妇女节的确应该进行更名,以反映时代进步的要求——2007年新浪网论坛 “两会”话题 网络调查

3.      “妇”:从女持帚,洒扫也。妇,服也。——《说文解字》 由此可见,“妇女”一词由于其词语本身所内含的意义,已经不再适合当今的中国社会了。(“服”:顺从)

3+  85%的被调查者认为妇女是中年女性,所以选择不过。 80%愿意自称女性,而不愿意自称妇女。9.97%了解妇女指 14 周岁以上的女性。(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学调查显示)

4.      法国社会学家鲍德里亚(Jean Baudrillard)的《消费社会》,宣告了消费社会的来临,他指出消费社会的实质是“由物的消费到符号的消费”,人们的消费需求从物的使用价值转向物的符号价值,一切商品都带有人们赋予它的象征符号,而性别也是这类符号之一。身处消费社会之中,没有人能够完全脱离消费社会对个体的影响。——针对对方“女神节带有强烈消费、商业色彩”的驳论与解释。

5.      对各国劳动人口的总数和人口参与劳动的比率进行调查,发现中国女性劳动参与率高达 70%,位居被调查国家之首。——美国国家统计局  由此,劳动解放在中国的价值以及其战略意义远不如前。

6.      “2014 年亚洲十大女神排行榜”,“2014 新晋女神排行榜”——《人民网》 可见,一年之间媒体中最具话语权、影响力的网站多次使用女神一词,而这也恰恰说明女神这一称呼,逐步取代“妇女”等词,受到官方的认可,成为一种共识。

7.      妇女节最初是一种政治运动的产物。而如今,政治矛盾无限淡化的当下,国民经济成为国家地区发展的主要目标、主要矛盾所在,原先的政治产物逐渐被经济化,受到消费社会整体环境的影响在所难免。——针对对方“女神节的商业色彩”解释

8.      “从生产者社会到消费者社会,消费者主体地位的不断提高,并不等于权利的更多获取,反而产生了新的不平等(消费能力不平等)。消费者作为这个社会的个体被放置在消费的位置上,也表达了服从消费的大环境宗旨。从妇女节到女神节的置换,符合消费社会的主导逻辑,让消费者成为主体”——2015《中华读书报》李岩

9.      《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剧中一句“我想念我自己”成为了多少人的人生信条。再次回看《说文解字》中对“妇”一字的解释,不难发现,女神一词也含有着女性的觉醒、自立。而不再是如《说文解字》解释的那般,依靠他人,从旁而立。这个词鼓励着女性自主发展,自立自强,勇于展现个性。

10.   德州市交警一大队:女警风雨无阻,坚守岗位,祝他们三八女神节节日快乐。

许昌市第三人民医院:举办三八女神节,说“女人不是因为五官标准而美,只因气质高雅而动人”

金华市中级人民法院:说工作之外的女法官用女神二字称呼,绝不为过。

徐州消防局:称自己的女性消防员为女神消防员,还分为了政工女神、业务女神、文艺女神、运动女神、知性女神等等。

论据

  • 符合语境,增大参与度
    • 德州市交警一大队:女警风雨无阻,坚守岗位,祝他们三八女神节节日快乐。许昌市第三人民医院:举办三八女神节,说“女人不是因为五官标准而美,只因气质高雅而动人”金华市中级人民法院:说工作之外的女法官用女神二字称呼,绝不为过。
    • 【四质一可能用】“2014 年亚洲十大女神排行榜”,“2014 新晋女神排行榜”——《人民网》 可见,一年之间媒体中最具话语权、影响力的网站多次使用女神一词,而这也恰恰说明女神这一称呼,逐步取代“妇女”等词,受到官方的认可,成为一种共识。
    • “妇”:从女持帚,洒扫也。妇,服也。——《说文解字》 由此可见,“妇女”一词由于其词语本身所内含的意义,已经不再适合当今的中国社会了。(“服”:顺从)
    • 【四质一可能用】妇女参与度低。85%的被调查者认为妇女是中年女性,所以选择不过。80%愿意自称女性,而不愿意自称妇女。9.97%了解妇女指 14 周岁以上的女性。(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学调查显示)
    • 【四质一可能用】更多人选择。89%的网友认为,妇女节的确应该进行更名,以反映时代进步的要求——2007年新浪网论坛 “两会”话题 网络调查
    • 更名。 政协委员张晓梅提议妇女节需要更名为女人节。——2007年“两会”
  • 多元价值
    • 徐州消防局:称自己的女性消防员为女神消防员,还分为了政工女神、业务女神、文艺女神、运动女神、知性女神等等。
  • 积极暗示
    • (《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剧中一句“我想念我自己”成为了多少人的人生信条。再次回看《说文解字》中对“妇”一字的解释,不难发现,女神一词也含有着女性的觉醒、自立。而不再是如《说文解字》解释的那般,依靠他人,从旁而立。这个词鼓励着女性自主发展,自立自强,勇于展现个性。)
    • 挺好的,也能代表社会及女性自身的变化,也是一种美好的象征。(蔡锦,中国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最具代表性的女性艺术家之一)

总结:

  • 平凡人的女神的例子,诚信妈妈忘了
  • 数据的来源
  • 消费那里,焦虑根本来源在辩论环节没有说清楚哈
  • 没有关注到底层人,平凡的人
  • 定义割裂,妇女官方/贬义
  • 时间不够,没有
  • 女神是社会给的判断的,不是自己可以评判的,妇女是自己可以给自己的。(公认)
  • 评委:这是场价值辩,(整场在讨论:参与度/双方价值/消费购物),反方每个点最后都缺了逻辑(正方没指出来),传承和参与度二者的权衡(都参与购物),反方双标,到底是告诉大家妇女是好词/大家都叫女神更好,(论证多元时没有论证到大家都叫女神更好),(女神能自称女神,学霸能自称学霸吗,学生节-学霸节),(从第三个论点看我要向女神努力看齐为什么我就要过女神节了呢) 也许可扩大主体(无条件的平等
  • 女神节本来存在(二月初八 少数民族
  • 无条件平等(十四岁以下,无条件平等,——小朋友过的是儿童节?
  • 评委:政策辩(维持的意义/变动的必要性,可行性),歧视?,平等?,(盲人节是关心非歧视)。亲切(更高是范围内的,没有跟上互联网浪潮的女性),多元化(),
  • 时间控制:质询混乱不知道在说什么、没有准备的很好
  • 自由辩四个人在抢
  • 什么是参与节日,过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