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这段厚重深沉的历史的过程中,很多时候感受是无言的。它是浓墨重彩的画卷,缓缓摊开,无论从哪个点开始,你都会停滞凝神很久,看历史的沧桑更迭,人仿若一粒沙混入这茫茫大漠。无需多言,自然面前,人文历史却像过眼烟云。无需造型,无需角度,无需解读,他屹立在此,已是震撼。而此时再去听文明往来,将军战马,先贤学者,愈为人的开拓心志拜服。

河西走廊:中华文明的天命之地 - 知乎 (zhihu.com)
《河西走廊》纪录片
河西走廊第五集——造像 - 知乎 (zhihu.com)解说词

这里是文明的十字路口,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四大文明在此汇流,张骞、班超、法显、玄奘、马可·波罗、斯文·赫定、斯坦因在此西去或东来。

这里是风景奇观的宝库,雪山、草原、湖泊、冰川、峡谷、沙漠、戈壁错落舒展,有着这个星球上除了海洋以外的所有地形地貌。

这里是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大博弈的胜负手,承载着华夏文明太多太多的光荣与梦想,是检视中原王朝雄心和力量的天命之地。

河西走廊

纪录片的摄影、解说、演员、BGM真的很不错

通道


汉武帝。打通河西走廊,开阔汉帝国的视野。
张骞出使西域。使者,匈奴妻子。两次被捕。珍贵的西域资料、河西走廊地图。
霍去病。马踏飞燕。骑兵闪击战术。(太快了都没有反应过来霍去病就凯旋了!战神)
“我们的第一任场长,就是霍去病”。世界第二、亚洲最大的马场。
“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匈奴被打败了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霍去病
而张骞与李广,贻误战机。张骞从博望侯贬为庶民。
鲜衣怒马少年郎,千古第一冠军侯。——19岁的霍去病
狼居胥山。封狼居胥。——22岁的霍去病
23岁病逝。战功赫赫,却像流星划过
张骞再次出使西域。葡萄、胡萝卜、石榴等瓜果蔬菜,骆驼、狮子、鸵鸟等传入。
浴血奋战,忠骨消魂,长眠戈壁大漠。
设立河西四郡。武威(兰州)(武功和军威)、张掖(断匈奴之臂,张汉朝之臂腋)(张国臂腋,以通西域)、酒泉(城下有泉,泉水若酒)、敦煌(盛大辉煌)
设立军事要塞,玉门关和阳关。
两千年云烟聚散。
西域都护府。(新疆)
河西要塞。
汉长城。
金戈铁马的烽烟岁月正在远去,蜚声世界的丝绸之路已经启程。
乌孙。常惠。解忧公主(72岁终老长安)。
“张骞开拓者,霍去病征服者,解忧公主守护者”
“欲保秦陇,必固河西。欲固河西,必斥西域”——顾祖禹

根脉


曾经气吞万里的汉朝,也逐渐变得黯淡无光,消失在历史深处。历魏晋至南北朝,三百多年里,中原大地陷入空前的大分裂、大动乱。长安、洛阳、邺城、晋阳……每一个名都大邑都在燃烧,每一寸土地都浸染血污。
“秦川中,血没腕,惟有凉州倚柱观。”此时,遥远的河西走廊,却因为孤悬西陲、安定富足,成为中原士庶避难安身的乐土。中原士族的汇聚,也使得河西走廊成为文化与学术的重镇,大儒辈出,礼乐粲然,在数百年乱世中,延续着华夏文明的根脉。
被迫出山。郭荷。宋纤(教授3000余学生,规模堪比孔子,绝食自尽保持学者的自由与声名)(书生自有嶙嶒骨 最重交情最厌官)。郭瑀(郭荷的学生)(此鸟也,安可笼哉)(城门外,茫茫四野,夕阳如血。)。石窟,儒家与佛教两大文明交汇的见证。
河西儒学。武威文庙。
朝闻道,夕死可矣。——孔子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汉末三百余年的大分裂中,孕育着华夏文明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力量。
北魏一统。平城。儒学文化转型和政治改革。河西文化成为隋唐文化的源远。两千年后的国学大师陈寅恪对河西文化做出了这样的评价:“惟此偏隅之地,保存汉代中原之文化学术,经历东汉末、西晋之大乱及北朝扰攘之长期,能不失坠,卒得辗转灌输,加入隋唐统一之混合之文化,蔚然为独立之一源,继前启后,实吾国文化史之一大业。

佛像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再创大一统的隋唐,融合草原部落的生机与中土固有文化,以百川归海的宏大格局,杂糅各种文明,成为连通万邦的世界性帝国。
地处丝路要道、荟萃东西文明的河西走廊,则是这一世界性帝国当之无愧的地标。
一队队商旅络绎而来,伴着响彻天际的驼铃声,将瓷器和丝绸运往遥远的西方,又将黄金、珠玉和香料运进东土,成就金碧辉煌、芬芳馥郁的长安。
一位位僧侣迤逦而去,身着袈裟,手持法杖,背负满箧经卷,在漫天黄沙中艰难穿行,信仰之光穿越烟尘,照亮千万年的时空。

是时中国盛强,自安远门西尽唐境凡万二千里,闾阎相望,桑麻翳野,天下称富庶者无如陇右。——《资治通鉴·唐纪三十二》
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再没有第五个;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地区,再没有第二个了。——季羡林

财富的累积、佛法的昌明、文化的汇流,造就了享誉千年的丝路明珠。在河西走廊最西端的敦煌,悬崖石壁之上,传来“叮叮当当”的声响。无数的僧侣、画工和供养人,将信仰凝固在一座座雕像、一幅幅壁画之中,传之久远。

石窟佛像综合体,佛教石窟艺术的发端。
石窟,并不只是石壁上的山洞,有时也指在河畔山壁开凿的佛教寺庙。
有的石窟是供僧人修行住宿的,而有的石窟则是专门供信众进行礼拜。
在环境优美又险峻的石壁上开凿石窟、建造佛像,可以让建造者表达他们的虔诚和奉献,更令来到这里的人们感受到佛教的神圣和美好。
佛教真正大规模进入中国的时候,恰逢由中原王朝掌控天下的帝国时代正在黯然结束。
在魏晋南北朝崩溃与混乱的世道下,移民百姓和官宦世家几乎都陷入迷惘之中。
就在此时,那些不辞辛劳、心怀大志的佛教徒们沿着天然通道——河西走廊小心翼翼地进入中原。
鸠摩罗什,就是由西方进入河西走廊的那些僧侣中的一位。中国佛经翻译史上公认的第一大家。龟兹。17年凉州的半囚徒式生活,(虽然吕光不重视鸠摩罗什,但是对鸠摩罗什百般景仰的国君却不在少数。 后秦国君姚兴为了要将高僧鸠摩罗什据为己有,不惜在公元401年五月,派遣十万大军讨伐凉州,终于将鸠摩罗什迎到长安。)。成为后秦的精神领袖
“对老百姓来说,长期战乱、居无定所便他们感到痛苦,不明白这样的现实世界究竟意味着什么。而对北方民族的君主来说,从小到大的生活就是弱肉强食、胜者为王,要让他们接受讲究等级秩序、忠孝观念的儒家学说十分困难。这时候,一个关于寻找生命意义的答案,一种解脱痛苦的方法,一套令社会平稳安定的价值体系,自然就会引起人们的关注与向往。”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名句就出自鸠摩罗什翻译的《心经》。
在汉传佛教历史上,鸠摩罗什、真谛、玄奘、义净、不空被称为五大译师,其中三位都曾到过河西走廊,鸠摩罗什是年代最早的一位,中国佛教因他的出现而面貌一新。
烦恼、苦海、未来、心田、爱河……
佛教的禅修方法很快获得了河西走廊士人学子们的认同并在北凉国流行起来。但是,要想一心一意地禅修,就需要寻找一个幽雅僻静的地方。于是,河西走廊的祁连山便成为石窟开凿再理想不过的场所。
天梯山石窟创立了“凉州模式”。
佛教儒家文化交融。张掖肃南的马蹄寺石窟群,正是由大儒郭瑀率领弟子为读书讲学而开凿,最终发展成为了佛教圣地。西来东往的这两种足迹,在公元四世纪末、五世纪初重叠在了河西走廊。
刘萨诃。凉州瑞像(通常,佛教徒会把祥瑞圆满的诸佛菩萨的造像称为瑞像,而这尊天然形成的佛像可谓是自然造化的神迹)。“此地即将出现天然的佛像。佛像的变化会预示着天下的兴衰。”预言。佛首自行落地-宇文邕焚寺灭法

丝路


隋炀帝杨广。中国历史上唯一亲临河西走廊的中原帝王。大业作为自己的年号。
裴矩。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安史之乱让盛世戛然而止。“奇兵不在众,万马救中原。”精锐边军内调平乱,令唐朝丧失了在边境对吐蕃的军事优势。凉州(武威)、甘州(张掖)、肃州(酒泉)、瓜州、沙州(敦煌)等河西走廊州郡,一时尽陷吐蕃。

河西走廊最后一座城池沦陷60多年后,唐宣宗大中四年(公元850年),一队使者的到来轰动了长安。这队使者两年前从四千里外、山河阻隔的沙州(敦煌)出发,为当地汉人首领张议潮所派遣。为了绕过中间数千里的吐蕃控制区,他们从内蒙古的沙漠穿行,九死一生只为将一个消息送到长安:汉人已经起义赶走吐蕃,沙州复归大唐。

自安史乱起,朝廷无力西顾已近百年,不意一朝得此惊天喜讯,即命张议潮为归义军节度使。此后十余年,张议潮率领河西汉人,仅凭自身力量,将被吐蕃侵占的东起兰州、西至哈密的大片领土悉数收复。“西尽伊吾,东接灵武,得地四千余里,户口百万之家,六郡山河,宛然而归。”

…………

END